10月17日是“世界消除贫困日”。进入90年代以来,尤其是1996年以后在“经济全球化”的驱动下,世界各国间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,全球性的贫困现象不仅未得到遏制,相反呈日益加剧的趋势。
“联合国贸发会议”最近公布了对全球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调查报告。报告指出,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停滞或倒退的状态,其贫困化程度有增无减。它们中3/4的国家日人均收入不足两美元,相当于70年代初水平。这些国家共6.14亿人口,约占世界人口的1/10,平均寿命50岁,成年人一半是文盲。在最不发达国家中,非洲国家占多数,它们处于经济衰退,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。
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,1996年以后,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。人口不足全球20%的46个发达国家拥有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86%,全球贸易额的82%,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68%。全球前200名富翁均在西方国家,其财富在1995—1998年间增长了一倍,超过发展中国家24亿人口财产的总和,前3名巨富的资产高达1560亿美元。而在14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,有80多个不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比十年前减少。据统计,有近2/3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,其中有60多个不发达国家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之外,只有20几个“新兴市场国家”由于发展速度较快,正在努力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。
世界贫困现象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少数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经济、金融、科技的操纵权。它们拥有全球97%的专利权,主宰世贸组织、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各大银行与股市,控制国际互联网络和世界通讯系统。其次,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,压低原材料价格、提高工业品价格等手段残酷剥削第三世界国家;还利用非关税壁垒,以劳工标准、环保条件、技术标准等阻碍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其市场。第三,不发达国家外债负担沉重,每年国民收入往往还不够支付利息。第四,外资和外援是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,但流入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外资和外援近十年来分别减少45%和30%。同时,7年来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不断下降,从占它们国民生产总值的0.33%下降到0.24%,从未兑现0.7%的承诺。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,但其对外援助已减少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.1%,在24国集团中居末位。第五,各大跨国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,加速了兼并与收购活动,使最不发达国家沦为它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,失去了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主控权。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,两极分化严重,贫困现象加剧,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。今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全球社会发展特别联大上,提出到2015年将全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等7项社会发展目标。但是,由于发达国家在减免最不发达国家债务、增加对不发达国家发展援助等问题上采取不合作态度,给实现这些目标蒙上了一层阴影。社会发展专家认为,只有建立起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,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贫困问题。消除贫困,任重道远。